李四光(1889 年 10 月 26 日~ 1971 年 4 月 29 日),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湖北省黄冈县人, 蒙古族。1918 年和 1931 年分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 年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 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一生留下了数百万字、170 余篇(部)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其成果为第 四纪地质、地理和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国家水文、工程等建设作出贡献。创建古生物 科分 类标准,该标准准确划分了石炭 - 二叠纪地层,被国际古生物学界采用;将力学原理引入地壳的构造和运动 规律研究,划分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的构造体系,创建了地质力学,并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找煤、石油、铀、 地热等能源及防治自然灾害等,解决了国家急需。代表作有《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 科》、《地质力学概论》 和《天文 地质 古生物》等。
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 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这是李四光的至理 名言,更被他不折不扣地践行于我国第四纪 冰川研究之中。
19 世纪以来,德国、美国、法国、瑞典 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断定“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面对“洋 权威”的结论,李四光将信将疑。
1921 年,李四光带领学生到太行山麓的 沙河县(今沙河市)考察,发现一些颇为典 型的冰川条痕石。随后,又在山西大同盆地 发现了冰川 U 形谷和许多典型的冰川条痕 石。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 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的看法,并将学术论文《华北挽近冰川作用 的遗迹》寄给英国《地质杂志》发表。这是 李四光向外国权威提出的第一次挑战。到会 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当场质 疑:“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你们中国人永 远也不会发现!”李四光没有理会,为寻找 更多的冰川遗迹,他带领学生翻山越岭,继 续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进 行地质考察,甚至把家搬到庐山,在山脚下 建立冰川陈列馆。10 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 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 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分为 3 次冰期。这些考察和结论,成就了他 1937 年 的代表作《冰期之庐山》,更引发了著名的 庐山冰川辩论会。
1934 年春,由丁文江、翁文灏筹集资金, 邀请在华的外国地质学者到庐山参加第四纪 冰川遗迹讨论会。李四光带领这些专家登上 庐山,指着小天池下的 U 形谷说:“先生们, 请看冰川流动铲削成的 U 形谷!”随后,李 四光又用大量事实,以寡敌众,舌战群儒, 但傲慢的外国专家仍不肯承认中国第四纪冰 川的存在。
1936 年,李四光带领学生,在安徽黄山 又发现了冰川的确凿证据,据此用英文发表 了《黄山第四纪冰川流行的凿据》。李四光 以多幅冰川现象照片、列举大量事实,驳斥 了中国没有冰川的谬论。在不可否认的科学 证据面前,那些地质权威不得不低头认输。 在南京任教的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特意到 黄山验证,发表《中国第四纪冰川》一文, 赞叹“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