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四光—— 熠熠生辉的地质之光

李四光(1889 年 10 月 26 日~ 1971 年 4 月 29 日),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湖北省黄冈县人, 蒙古族。1918 年和 1931 年分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 年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 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一生留下了数百万字、170 余篇(部)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其成果为第 四纪地质、地理和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国家水文、工程等建设作出贡献。创建古生物 科分 类标准,该标准准确划分了石炭 - 二叠纪地层,被国际古生物学界采用;将力学原理引入地壳的构造和运动 规律研究,划分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的构造体系,创建了地质力学,并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找煤、石油、铀、 地热等能源及防治自然灾害等,解决了国家急需。代表作有《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 科》、《地质力学概论》 和《天文 地质 古生物》等。

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孙中山寄语: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发布时间:2017-12-3 阅读次数:

1889 年 10 月 26 日,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 寒人家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因排行老二,父亲李卓侯 ◎ 文 / 田雪莲 给他起了个名字:李仲揆。李仲揆自幼就读于父亲执教的 私塾,14 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填写报名表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十四”两 个字。发现写错后,他舍不得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 抬头看见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光被四表”四个字。小仲 揆眼前一亮,将“十”改写成“李”,在“四”后边加了 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李四光从小立下报国之志。1904 年,学习优异的他被 选派到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在日本,他接受革命思想,成 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创始会员。孙中山赞 赏李四光的志向,送其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 年,李四光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推选为 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当选为实业司司长。本想以实 业拯救中国,但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1913 年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一 年后,他决定改学地质专业。他觉得采矿离不开找矿、勘探,还必须掌握地质学的专门知识。在学习地质 学的同时,李四光选学了物理学、数学等课 程,为日后科学拓展储备了多学科知识。

“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地贡献给 我的祖国,这样更有意义。”1918 年,李四 光获得硕士学位,婉拒导师希望他留英继续 深造的好意。1920 年,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 元培先生的聘书,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从此,开始了在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探索和 攀登,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1949 年 4 月,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 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根据 周恩来的指示,郭沫若给在英国养病的李四 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参加新中国 建设。1949 年 9 月底,新中国成立在即,新 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还在国外的李四光被 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任命为刚成 立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面对祖国的召唤,李四光立即做好了回 国准备。一天深夜,他突然接到朋友电话, 说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接到密令,要他公开 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新中国的职务,否则就要 把他扣留送往台湾。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 先行离开伦敦前往法国,夫人随后出发与他 会合。他们先后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 冲破重重阻碍,历时半年多,终于在 1950 年 5 月 6 日回到祖国。

新中国热忱欢迎他的归来。他很快被委 任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肩负 起振兴中国地质科学的职责。1952 年 8 月地 质部成立,他又责无旁贷地出任首任部长, 成为中国地质界的主帅。

 

3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