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郭文魁——绘制寻宝地图的大师

郭文魁(1915 年 6 月 18 日~ 1999 年 9 月 16 日),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河南省安阳县人。1937 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 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

长期从事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调查,对我国众多矿种、矿床、矿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进行了 深入研究。对我国内生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做了精辟阐述,将我国金属成矿作用划分 为三大成矿域和三大成矿旋回。提出金属矿床的综合原生分带与矿化过程中氧、硫分压交替消长的新见解。 论证锡的地幔来源以及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成矿。阐明岩浆后期渗浸作用、注侵作用与热液矿脉之关系。他 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幅《中国有色金属成矿规律图(1∶300 万)》和《中国成矿规律图 (1∶100 万 )》。

曾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科技重 大贡献者”称号。

舍身“打游击” 赢得战果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又是一个英雄辈 出的年代。

国家需要资源。3 年中郭文魁除了教书, 还跟随冯景兰教授到漓江、大理等地调查了 永胜县铜矿,随王嘉荫调查了易门、军哨铁 矿,等等。1938 年,郭文魁带学生出野外, 从昆明经天生桥到二村,他首次在页岩中发 现双笔石,并首次证实了在滇东有奥陶纪地 层。

1940 年,郭文魁被调到叙府(今四川宜 宾)—昆明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工作,主要 负责叙昆铁路宣威至威宁段以西 500 千米内 的地质矿产情况调查。当时,能拿到的只是 一幅错误百出的老地形图。他们只好带上罗 盘、气压测高计和地质锤,靠计步边走边测 边画图,不但画地质图,还画地理图。每天 几十千米的路程,中午他们只能在路上吃些 干粮,晚上赶到村子里借宿。工作区山高谷 深林密,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瘟疫流 行,土匪还时常出没。有时刚刚找地方住下, 听说土匪来了,就要赶紧跑。此外,他们还 要面对野兽的袭击。在过小雪山时,路边的 树上爬满蚂蟥,被咬到后皮肤会流血不止。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郭文魁等人用 4 个 月时间在东川一带进行地质矿产情况调查, 发现了可开采的铅锌矿,在宣威发现了煤矿。

1943 年,郭文魁与业治铮去四川会理进 行地质矿产调查,取道金沙江,从会泽溯江 而上到会理铁匠村,开始的航段还算风平浪 静。但快到铁匠村时,峡谷上方不时有碎石 落下,江水变得湍急,而且到会理的路上要 走过一个个垭口,山脊上住着的当地土著常 背着枪拿着刀,到垭口来抢过往客商行人, 然后卖到深山里去当“娃子”——奴隶。郭 文魁一行三人手无寸铁,因此每过一处山口 就像过一道鬼门关,有时只好等带着武器的马帮一起走。从会泽到会理再到西昌,这段 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一年多时间,每天像打游 击一样。

郭文魁等到达现在著名的攀枝花铁矿所 在地,那时还叫三堆子,江边只有一户人家, 门前有三棵攀枝花树,开着大红花,非常美 丽。他们借住在那户人家里,用平板仪对当 地的一些矿体进行了初勘,提出此矿床是海 西期岩浆结晶堆积形成的铁矿。如今,攀枝 花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

1940~1945 年,郭文魁徒步考察滇东川 西地区,调查地质矿产,采集了 10 多箱岩石、 化石标本,填制了滇东川西一带 1∶10 万地 质矿产图、地质矿产路线图及攀枝花铁矿区 地质简图,为查清那里的地层、构造与矿产 分布奠定了初步基础。这次调查,他与业治 铮一起发现了中奥陶统的鲕状赤铁矿,论证 了攀枝花钛铁磁铁矿的结晶分异堆积成因; 还初步建立了滇东北奥陶系与志留系的完整 剖面,论证了海西期滇北古陆之形成,发现 了滇北的第四纪冰川,描述了滇东构造的基 本格架。特别是他们发现了安顺场的石棉矿, 如今那里因矿改名为石棉县。

48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