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袁道先—— 让中国岩溶走向世界

袁道先(1933 年 8 月 24 日~ ),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浙江省诸暨县人。1952 年毕业 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前所长。

20 世纪 60 ~ 70 年代提出岩溶地下水最基本的特征是含水介质不均匀性的概念,指导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建成岩溶水文地质实验场,建立了包气带地下水运动机制、调蓄功能的数学模型。总结中国区 域岩溶的基本特征,进行全球岩溶对比。总结了中国开放系统和半开放半封闭系统岩溶发育的地球化学机制。 用岩溶地球化学场及示踪技术验证趵突泉的补给途径。研究岩溶作用与全球碳循环的关系,以石笋信息研究全 球变化,提出岩溶动力学。代表作有《岩溶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岩溶学词典》和《碳循环与岩溶 地质环境》、《现代岩溶学》等。

曾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 会主席奖等奖项。

教书育人:确保岩溶事业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 和百姓生活,岩溶研究事业必须后继有人。 袁道先迫切地感觉到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岩 溶研究人员。2000 年,袁道先兼任地处西 南岩溶区的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地 理科学学院教授,亲自培养岩溶研究人才。

袁道先坚持给学生授课,指导论文。 不仅编写了《现代岩溶学》教材,还不顾 高龄带领学生参加野外地质实习。十几个 寒来暑往,他迎来一批批的满怀期待的学 子,送出一届届学有所成的青年岩溶工作 者。他回忆起他所教过的学生,脸上总是 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自豪地说:“我现在 的主要精力还是培养人才,前前后后加起 来有 200 多个硕士和博士,他们中不乏很 不错的岩溶研究者,在西南大学的岩溶研究 团队和岩溶所的研究团队都各有 30人左右, 岩溶事业后继有人啦!”

2004 年8 月,袁道先(右)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32 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与UNESCO 地学部主任Dr.W.Eder(左)洽谈桂林世界岩溶中心及申报新的IGCP 项目等问题 

袁道先也很重视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的 培养。对团队的科研人员要求很严格,定期 开展学术汇报和学术讨论,要求每个成员每 年至少要发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年底要加 以总结,评选团队研究成果的十大进展。为 了鼓励,他将自己年底的奖金拿出来作为奖 励基金。对于想进一步出国深造的学生,他 也不遗余力地给予各种支持,给学生联系导 师,写推荐信,甚至借钱给学生缴纳出国费 用。他的团队里绝大部分人都申请到国家科 学基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留学经历。这也 是他另外一项看不见的“科研成果”。他为 此自豪地说:“我对我的团队很满意,我相 信他们今后能够把岩溶研究事业很好地传承 发扬下去!”

袁道先传道授业解惑。对他的学生,袁师母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每年的各种节日, 两位老人都会邀请学生去家里包饺子,在读 的、毕业工作的、单身的、拖家带口的,大 家聚在一起聊家常、聊学习,欢声笑语,其 乐融融!有的学生毕业去外地工作了,参加 不了这样的聚会,总会来个电话或者发个邮 件问候二老,袁老师也会拿出“签到本”, 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有的学生毕业后本有 很好的去处,因为舍不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舍不得袁先生的耳提面命,主动选择留在先 生身边,继续在这个团队工作。他们从袁先 生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那份对岩溶 地质事业的热爱!

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此刻的白发苍苍, 岁月只能改变袁道先的容颜,而不能改变他 的初心。耄耋之年,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依然在岩溶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的步 伐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健和坚定!

6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