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谢家荣—— 中国地质事业的拓荒者

谢家荣(1897 年 8 月 19 日~ 1966 年 8 月 14 日),矿床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字季骅(季华),上海 市人。1916 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20 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28 ~ 1930 年赴德 国和法国做访问学者,从事煤岩学与矿床学研究;1948 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院士)。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大学地质系或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曾任矿产测勘处处长, 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计划处处长,地质部总工程师,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委、总工程师, 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任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书记(秘书长)、第 11 届 和第 23 届理事长。 

谢家荣献身地质事业 50 年,涉足于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学、矿相学、岩石学、煤岩学、矿床学、煤田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他还在经济地质学、地球化学、陨石学、地文学、地貌学、古地理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 地震地质学、土壤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人才紧缺,创办地质探矿专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7-12-3 阅读次数:

谢家荣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任教,并担任过前 三所大学地质(学)系的系主任,培养了众 多人才,黄汲清、李春昱、程裕淇等许多著 名地质学家都是他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近半数省份地质局的总工程师是由他培 养的学生担任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谢家荣说:“中国地 质事业虽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但今日地质学 家恐怕还不到三百人。以一支三百人的渺小 队伍,要在千余万平方千米广袤国土上展开 资源探寻工作,这力量实在太微弱了。”他说: “我们地质工作者负有双重责任,不但要尽 自己全力为祖国探寻丰富矿产资源,还要把 自己的本领教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做 这种工作。”“沉重的任务正落在我们地质 工作者的肩上。”

1949 年 5 月,在跟随陈毅司令员率领的 三野进军上海途中,在丹阳等待上海解放期 间,谢家荣便向华东方面的领导提出开办地 质训练班的建议,为新中国培养急需的地质 人才,领导批准迅速开办。

在经过一番筹备之后,由矿产测勘处、 南京大学地质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 中央地质调查所联合举办的南京地质探矿专 修学校于 1950 年 3 月 17 日开学。谢家荣担 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聘用高水平师资, 并亲自讲授矿床学课程。

谢家荣主张训练实用的人才。他在开学 典礼上说:“我们的学校是一年毕业的专修 学校,也许有些人会轻视它,觉得一年之内 学不到什么。我的看法恰巧相反,我们学校 的课程都是很精简而实用的,是理论与实际 结合的,并采用形象教学方法,随时随地用 实物指示,同时又注重野地实习,目的是使 同学们学会专门的实际的本领,能为国家所 用。我们不希望训练出什么高深理论都懂一点,但什么实际工作都做不来的人。而且学 校毕业后我们还准备使诸位在参加实际工作 中继续学习,这样经过一年学校训练、一年 到两年野外训练,我不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做 实际工作时,会比不上一个大学毕业生,也 许经验还可更多一点。”

这种教育思想,当年地质研究所已经证 明行之有效。后来根据国家的要求,这届学 生于 1952 年 6 月毕业,正式毕业生 110 名。 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成长,逐渐成为地质战线 各部门的重要骨干。

3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