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胡海涛——一腔赤诚 心系水工环

胡海涛(1923 年 10 月 21 日~ 1998 年 10 月 31 日),工程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四川省自贡市人。 1946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勘探 总局辽河工程地质队队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工程师、地质部三峡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地质 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地质部环境地质中心研究员、 总工程师等职。

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勘查,对我国重大工程选址、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环境地质和灾 害地质研究的先驱者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负责三峡工程坝区、坝段、比选工程地质勘查,提出《长江三 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推荐三斗坪坝址为三峡工程设计坝址。参与撰写《长江三峡工程地质地震论证报告》。60 年代中期,主持青藏铁路选线及站场供水的水文工程地质调查,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 年代初, 负责广东核电站规划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90 年代,主持并参与黄河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论证研究。继承发展了李四光的“安全岛” 学术思想,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下水网络”学说。

1997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中学地理课埋下的伏笔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胡海涛出生于以产井盐而著称的四川自贡,人们凿井— 提卤—炼盐。地下蕴藏了如此丰厚的财宝,家乡人民智慧 的开掘方式,给小时候的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后来从事地 质事业,或许就是来自家乡潜移默化的影响。

193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接办 的蜀光中学,成为这所以“南开模式”办学的首届高中生。

家境贫寒的胡海涛靠着校董会设立的专门助学金,刻 苦自励,完成学业。

蜀光中学秉承“尽心为公,努力争能”的校训,提倡德、 智、体、美、群全面、自由发展。其中有两门课,在胡海 涛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一门是地理课,老师李观 方以其高超的讲课艺术和诲人不倦的师德,为胡海涛打开 了地理兴趣的大门,为高中毕业后报考中央大学地质专业 埋下了伏笔。另一门是体育课,当年的蜀光中学具有国内 一般中等学校所没有的齐全的体育设施和开阔的运动场地, 这使原本就喜欢运动的胡海涛如鱼得水,尽情发挥,为他 日后野外考察打下了厚实的身体底子。他擅长撑竿跳高, 成绩名列前茅,深受体育老师柴森林的喜爱。高中毕业时, 柴森林在胡海涛的《毕业纪念册》上题词:“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体育老师借用的这句先贤语录,成为他为地 质事业奋斗一生的座右铭。

胡海涛带着师长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跨出蜀光中学 校门,进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系深造。1946 年 毕业后,他以品学兼优的成绩留校任教。

6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