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朱 夏——诗意地栖居在油田煤海

朱 夏(1920 年 9 月 10 日~ 1990 年 11 月 25 日),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上海市人。1940 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49 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攻读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1980 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上 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等职。

1955 年参加新疆和青海石油普查,发现马海油田,参加大庆油田会战,是新中国石油地质普查的开拓者 之一,含油气盆地理论研究的开创人。40 余年来,坚持参加石油地质调查,对我国各主要沉积盆地和地区的 石油地质情况、资源前景都进行过认真探讨,对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提出了许多新看法,如“变 格运动”、两个时代及两种运动机制的盆地及其叠加作用等,并撰写了许多重要的论著,对指导我国油气田 的找矿工作、对一些油气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前言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这条道路是艰难的、漫长的,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有 责任去披荆斩棘,不能让后代人责怪我们没有远见。”著 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和经济地质学家谢家荣先生逝世 12 周年后,朱夏依然记得当年跟老先生一起讨论碳酸盐岩 区找油工作时,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的这番话。

在谢家荣追悼会上,朱夏因疾病缠身未能亲赴灵前, 便做了一首小诗献给前辈:“新天日月放幽光,遗帙重腾 百丈芒。带水潜丘知启迪,礁滩蚀壳耐平章。驱车远塞沙 风劲,问字新篇墨渖(沈)香。指点煤山与油海,欲回椽 笔拓疆场。”

这首诗是献给老师谢家荣的,其实,也是他自己地质 生涯的写照。作诗之时,朱夏已年近花甲,他一路走,一 路吟,掘油井,探煤田,带着一身诗意走在祖国的山川大地, 完成了一个地质探险家一生的旅程,在地球科学特别是在 石油地质科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还留下数千首 记录地质人生的诗篇。

5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