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赵文津——用热血勇攀地球科学高峰

赵文津(1931 年 2 月 1 日~ ),地球物理学家。北京市人。195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1 年当 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和综合 研究”中方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第二、三、四届北京市政府经济顾问。

主要从事安徽、四川等地矿产勘查、发展物探新技术,以及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出版专著 5 部, 发表论文 80 多篇。

1998 年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00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 年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见证中国地质科学与国际的 “第一次握手”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1978 年,改革开放微风徐起,冰冻许久 的中国地质事业迅速回暖。

这一年,时任国家地质总局科学技术司 副司长的赵文津陪同局长孙大光去欧洲考 察,见证了一段对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和国际 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这次欧洲之行, 是带着一项国家任务的:与法国有关单位就 2004 年 8 月,赵文津在五大连池考察玄武岩地质 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多学科研究 项目进行谈判。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出现 是地球上一个十分突出的典型地壳构造变形 事件,它们是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相碰撞 所产生的,且因规模最大、变形强度最突出、 生成时间最新、构造相对简单,因此为当代 岩石圈、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然而,新 中国成立以来,因多种复杂因素,西藏始终 没有向外国开放。

1978 年,法国通过外交部向中国提出联 合开展喜马拉雅地壳和上地幔研究的建议。 此时,中法两国关系较好,中国政府为了进 一步加强两国关系,在外交部的斡旋下,国 家地质总局积极响应,于是,便有了这次欧 洲考察——孙大光局长亲自带队赴法国进行 合作谈判,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随后,时 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再次代表中国政府专程 赴法,与法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对外国开放喜马拉雅和 青藏高原地区。中国乃至世界的喜马拉雅地 质研究由此兴起。

“国家的这个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和深远影响。这一合作项目仅中方就投入了 780 万元,从 1980 ~ 1982 年,除构造地质、 地层、岩石学、同位素地质、新构造、地热 流密度测定等研究内容外,还重点完成了三 条广角地震剖面和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应当说,这是第一轮现代意义上的喜马拉雅 和青藏高原研究,随后提出的喜马拉雅和青 藏高原多个构造模式都是以这一次调查研究 的实际发现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 国大规模引进深部调查新技术、岩石圈研究 方法以及现代大陆动力学学术思想所迈出的 第一步,大大推动了中国大陆动力学基础研 究和国际接轨。”谈及于此,赵文津振奋之 余也有些许遗憾,“能够上青藏高原进行专 题研究是我的梦想。但当时我是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代国家科委具体管理此项目,无法 直接参与其中,只能从科技管理的角度对它 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70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