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廷栋——不知疲倦的脚步

李廷栋(1930 年 10 月 7 日~ ),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地质制图学家。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原 栾城县)人。1953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 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现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等职。

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主持或参加了大兴安岭北部、四川西部、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等地 区地质调查研究,完善或重新厘定了这些地区的地层系统、侵入岩期序和构造格架。总结了中国区域地质特 征和亚洲岩浆岩发育规律,提出青藏高原隆升阶段和机制。主持编制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集、亚欧地质 图等。主持完成了南极岩石圈构造及矿产资源潜力的研究。代表作有《亚洲地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 和机制》等。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14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人生的答案往往来自对现实的拷问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早在多年前,一种现象就引起了李廷栋的注意——许多科研项目低水平地重复,浪 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比如对某一重要地区的 地质研究,几十年里,项目上马、下马,科 研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上上下下,几百人 参与其中。“这样打打停停、走马灯似地搞 研究,如何能培养出该领域的真正专家?如 果地质科研能有一个长远而具体的规划,多 一些统筹考虑,那许多资源就不会如此浪费 了。”

另一个萦绕在李廷栋心间的问题是:“地 质工作的探索性很强,是基于大量调查研究 的科学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长期的科学积 累和高水平的概括、提炼、升华,但我们像 生产一般地定任务,卡得这样死,如此急功 近利,怎么行?没有长时期深厚的科学积累, 怎么能沉淀出高水平的成果,怎么能培养出 高水平的人才?”

“地质事业以人为本。我们不仅要关注 地质科研人员在野外的人身安全,更要关注 他们在科研舞台上的发展。”他向相关部门一再建议:“必须制定有效的政策、采取特 殊的措施,不仅培养人才,还要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这样才能壮大、提升我们地质科 技队伍的规模和能力!”让李廷栋高兴的是, 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已越来越重视出成 果出人才,启动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有 了足够的人才保障,地质科研乃至地质事业 才有可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回顾自己与地质事业共同走过的风风雨 雨,李廷栋用了 4 个字来概括——无怨无悔。

“我们的地质事业是‘总体辉煌、失误 不少’,我也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误。但 无论如何,我一直在努力,而且为中国的地 质事业作出了一点贡献。”

春节过后,李廷栋又要出发了。人们知 道,这位在地质科研征途上不知疲倦的老人, 是不会停下探索脚步的。

6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