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廷栋——不知疲倦的脚步

李廷栋(1930 年 10 月 7 日~ ),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地质制图学家。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原 栾城县)人。1953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 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现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等职。

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主持或参加了大兴安岭北部、四川西部、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等地 区地质调查研究,完善或重新厘定了这些地区的地层系统、侵入岩期序和构造格架。总结了中国区域地质特 征和亚洲岩浆岩发育规律,提出青藏高原隆升阶段和机制。主持编制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集、亚欧地质 图等。主持完成了南极岩石圈构造及矿产资源潜力的研究。代表作有《亚洲地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 和机制》等。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14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学家,也应该是思想家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他深深感到,地质科技人员的命运是与 国家和地质事业永远牵系在一起的。如今, 地质工作正伴随祖国的腾飞进入大发展的新 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和服务领域都越来越广 泛、深入,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地质科研也同样在飞速成长、日新月异。

在新形势面前,李廷栋内心反倒多了一 丝焦虑:这些年来,地质工作发展越快,越 需要大量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但人才的培养 并非一夕之功,地质科技队伍还比较薄弱。 以前还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黄汲清的“多旋回”,现在中国根本提不出被国际地质界 广泛接受的创新性理论。不仅真正大师级的 人才不多,即便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数量也 太少了。要达到“建设国际一流国家地质调查局”的目标,实现地质强国的梦想,不仅 要有一流的设备和管理,更要有先进的技术 方法,要有一流的专家——至少要拥有 1000 位高水平的地质科研人员、300~500 名的学科 带头人、20~30 位大师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 科研才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这样我们的 地质事业才能真正走入国际领先的行列,否 则就只能永远当“小学生”,跟着人家跑。

6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