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1904 年 3 月 30 日~ 1995 年 3 月 22 日),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四 川省仁寿县人。192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 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48 年当选为中央 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全国矿 产普查委员会常委、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出版《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提出中国二叠纪的三分方案;撰写《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陆 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出版《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创立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奠定了中国大地构 造学的基础;主编首批 14 幅 1∶100 万国际分幅的中国地质图及 1∶300 万的中国地质图(挂图),对全国矿 产普查起了重要作用。20 世纪 50 年代,参与部署全国石油普查,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1994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中国地质学走过百年征程,地质科学院 走过一个甲子,这是中国地质的一段传奇。 但是,中国地质的长征还在路上。
回首漫漫长征路,这位久经沙场战功卓 著的将军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生活的道 路不是平坦笔直的,科学的道路更是如此。 一个人一生要想做出点成绩,必须具有百折 不挠的精神,不埋怨环境,不叫喊困难,认 准目标,一直往前。挫折是暂时的,成就是 永存的。在山穷水尽之时,要想到柳暗花明 之日。”
黄汲清曾经创作过一首山歌: 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越 大山,爬峻岭,打完了石头唱个歌儿听……
这歌声,是唱给他自己的,也是唱给所 有地质人的。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