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1904 年 3 月 30 日~ 1995 年 3 月 22 日),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四 川省仁寿县人。192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 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48 年当选为中央 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全国矿 产普查委员会常委、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出版《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提出中国二叠纪的三分方案;撰写《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陆 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出版《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创立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奠定了中国大地构 造学的基础;主编首批 14 幅 1∶100 万国际分幅的中国地质图及 1∶300 万的中国地质图(挂图),对全国矿 产普查起了重要作用。20 世纪 50 年代,参与部署全国石油普查,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1994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长征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寻求一条出路。命运到了必 须走的地步,除非放弃。这群人让理想探路,就那么义无 反顾地开始跋涉。 中国的地质事业,也如此。 黄汲清是怎么开始投身地质事业的?是谁点燃了他心中 的火种? 老一辈地质学家翁文灏老先生,向后辈学子说过这样 一段话:“各国每年来华的探险队、调查团,后先相接, 是来做什么的?就是因为中国是科学发明的黄金世界,都 来叨些光罢了……但是就中国人的地位着想,我们自己的 材料、自己的问题,不快快地自己研究,以贡献于世界, 却要劳动他们外国人代我们研究,我们应该感觉十二分的惭愧,应该加十二分的策励。” 这几句话里,有着一种大国情怀、一种 独立自主的渴望、一种知识分子报国的自觉。 正是这样的话,让使命感在黄汲清这一代人 的心中萌发。
1928 年秋,黄汲清(后排左)毕业时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班同学李春昱(前排左)、朱森(前排右)、杨曾威(后排右)合影
黄汲清爱写诗,而诗言志。1928 年 10 月, 北京大学毕业时,他与同班好友朱森话别, 写下一诗:
四载相亲甚弟兄,登山涉水喜相从。
那堪一旦离别去,谈天说地谁与同。
男儿立志多雄风,等闲总统鄙富翁。
但愿足踏额非尔士之高峰,痛饮帕米尔 高原之晴空。
云横秦岭家即在,巫山巫峡乐无穷。
暂别莫效儿女哭,他年天涯地角地角天 涯总相逢。
相逢再话燕都事,那时切莫少了汽水一 瓶啤酒一盅。
带着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拥有豪气干云 的气魄,黄汲清和那一群地质“红军”,出 发了。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