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肖序常—— 描绘最美的大地构造

肖序常(1929 年 10 月 12 日~ ),构造地质学家。贵州省安顺市人。195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国际岩石圈委 员会喜马拉雅地区委员会(CC-1)副主席。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参与发现并评价白银厂外围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参与编著《中国大地构造图》及《中 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从事板块构造及蛇绿岩等研究,较早阐述祁连山蓝片岩高压变质带,建立了中国完 整的蛇绿岩剖面。提出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及其效应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具有“多阶段、多层次和多因素” 控制。划分造山带构造演化 - 离散到碰撞造山主要过程,对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蛇绿岩做了动力学分类。 代表作有《含铬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新疆北部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等。

1993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3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当选院士后,野外照样住工棚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随着科研的深入和时代的变化,肖序常 的视野更加宽阔,20 世纪 90 年代起,他更多 地关注国际地学界最新动态,希望中国地质 科研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这一时期,也是肖序常的科研成就获得最高荣誉的时期。1991 年,肖序常被推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 年,获 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3 年,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面对荣誉,肖序常谦逊地说:“这是地 学界和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地质学是一项以地球大地为基础的、实践性 强的科学,从这一点考虑,我取得的一点成 绩较之在高山峻岭间从事区调、普查、勘探 的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渺小 的。”这彰显了一位科学家淡泊名利、无私 奉献的风范。

他崇敬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因此,在 他得到荣誉时,总是以“自然界有着复杂、 奇妙的结构,我们仅能了解其中很小一部分,因而有思维的人,当会充满谦卑之感”来告 诫自己;他抄录居里夫人的“在科学上,重 要的是研究产生的成果,而不是研究者本人” 作为一生遵循的格言。

所以,在当选院士后,肖序常仍如普通 地质一兵,一如既往地探索前行。此后多次 进藏考察,对某些重大问题如特提斯形成、 演化,冈瓦纳大陆裂解、离散等提出了新认 识。他根据古生物区系、古地理、沉积建造 特征和古地磁等方面数据,认为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期间不存在某些国外地质学家所认 为的广阔“古特提斯”大洋,而是“多岛(陆) 洋”的构造格局,并对青藏高原形成、演化 和隆升提出“多阶段、多层次、多因素”的 论点和模式。

2000 年 6 月 6 日《人民日报》刊载了《肖 序常院士在阿羌乡的单间》一文。记者在新 疆于田县阿羌乡一个极为简陋的工棚偶遇肖 序常院士,看到他工作的场景,感到非常吃 惊:“一间破土房,里面放着一张破旧的木床, 此外还有一张破木桌。所有这些就是这位德 高望重的老地质学家的临时的家。”这是肖 院士利用休假亲赴现场了解所主持的一个项 目研究情况。在野外,年过七旬的他像年轻 人一样,手里拿着铁锤亲自采样,不让助手 代劳。他对地质工作的热情,深深地打动着 现场的每一个人。

 2002年,肖序常在新疆西昆仑进行地质考察

2012 年,作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肖序常还和中国蛇绿岩研究专家高俊、宋述 光、高延林等组成的中国蛇绿岩研究专家团 队,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进行考察。在座谈 会上,肖序常指出,中国西部蛇绿岩研究的 工作重点,特别是前寒武系蛇绿岩的研究, 对青藏高原研究是突破的关键。会后,肖院 士一行还对垃脊山枕状玄武岩、基性岩墙及 超镁铁质岩等蛇绿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

 

57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