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肖序常—— 描绘最美的大地构造

肖序常(1929 年 10 月 12 日~ ),构造地质学家。贵州省安顺市人。195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国际岩石圈委 员会喜马拉雅地区委员会(CC-1)副主席。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参与发现并评价白银厂外围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参与编著《中国大地构造图》及《中 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从事板块构造及蛇绿岩等研究,较早阐述祁连山蓝片岩高压变质带,建立了中国完 整的蛇绿岩剖面。提出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及其效应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具有“多阶段、多层次和多因素” 控制。划分造山带构造演化 - 离散到碰撞造山主要过程,对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蛇绿岩做了动力学分类。 代表作有《含铬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新疆北部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等。

1993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3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在大西北找矿初显身手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1952 年,肖序常顺利毕业。他积极响 应党的号召,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一志愿就是要求到西北边疆做野外地质勘 查。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开发地下矿藏。 于是,他被分配到刚进入详查阶段的甘肃白 银厂(现白银市)。

20 世纪 50 年代的大西北一片荒芜,各 方面条件都很差,新鲜蔬菜和肉类很少见到, 饮水要从 45 千米以外的黄河运来。由于是大 型硫化矿床,矿区水硫酸根含量很高,饮后 常常腹泻,长期饮用,头发会严重脱落。肖 序常记得那年冬天的一幕:他和地质、物探、 测量等人员住在矿区的一座老君庙内。晚上, 屋外不时传来狼的叫声,屋内他们仍聚精会 神地绘制 1∶2000 地质图。老一辈地质学家 宋叔和与他们奋战在一起,同吃同住,攀山 过河,观地层,查构造,打标本,画素描, 一丝不苟,言传身教,还常常组织讨论指导 他们业务。宋叔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 神,给肖序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艰苦的大西北,肖序常成果不断。这 一时期,他与同事一起开展矿区大比例尺测 图,并在矿区建立了小型岩矿鉴定分析室, 短短数月内进行了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和综 合研究等基础性研究工作,为 1953~1954 年 白银厂含铜黄铁矿型大型铜矿床的顺利勘探 以及之后的开发,提供了较确切的实际资料。 其间,他与另一位同志经过大比例尺地质填 图,在矿区不远处还发现了黑红色的“铁帽”, 经进一步工作,确认了小铁山金属矿床,并 提交了研究报告。

1954 年,肖序常被调回地质部,组织拟 选派他到苏联进修,但地质部地矿司有色稀 有金属处刚成立,也急需人才。有关负责同 志咨询他本人意见。肖序常回答:“服从工 作急需。”当时,去苏联留学,是很多人求 之不得的大好机会,但肖序常以国家为重, 毫无怨言地投入有色稀有金属处的矿产科技 管理工作中。 

1992 年9 月5 日,肖序常(左)在日本北海道高压变质带考察 

5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