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徐 仁—— 唯愿此生长相守,孢粉何处痴等候

徐 仁(1910 年 8 月 22 日~ 1992 年 11 月 18 日),古植物学家。安徽省芜湖市人。1933 年毕业于清华 大学生物学系。1946 年获印度勒克瑙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 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孢粉学实验室主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孢粉学和古植物学研究室主任、地层学和古生物学 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古植物学及孢粉学权威之一,早期从事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中国古孢粉学研究创建人。推论出中 国古、中、新生代含煤岩系和中新生代含石油地层的地理分布特征;解决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系地层时 代及对比问题。为青藏高原隆起原因、过程提供了古植物学证据。1983 年提出北美与东亚植物区系存在相同属, 是原地有孑遗分子,不是迁移的结果,解决了 140 年来植物地理学领域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代表作有《地质时期中国各主要地区植物景观》(合著)、《中国卷柏苗尖端的解剖和发生》、《吊丝球竹苗端的结构和生长》等。 获 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智慧人生:奋斗终生皆为此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徐仁独具智慧的人生,集中体现在他的 三观上:人才观、科学观和辩证观。

徐仁很在意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看重 名校,自己考大学一定读一流的大学,工作 是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他招研究生一般要 从北京大学挑选。这并非是徐仁在意虚名, 他留学时未选择欧美而是选择了印度,就因 为印度有世界知名的古植物学家萨尼,有萨 尼创立的世界上唯一的古植物研究所。徐仁 的一切选择都是依从植物学研究的需要,他希望以后跟他一起进行植物学研究的学生也 接受过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的 高等教育。当时北京大学治学严谨,生物学 系基础好,学生素质也高,所以北京大学学 生成了徐仁的第一选择。

徐仁爱惜人才,他希望能让最适合的学 生研究植物学,为国家植物学界培养更优秀 的后备力量。他将毕生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 地教给他的学生和后辈,凡与他接触或共事 过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都从他那里受益匪 浅。不仅如此,他对任何有才气的人,都想 方设法铺路搭桥。听说在后勤卖饭票的宋书 英语不错,打字快,就把她调到室里当秘书, 管文献资料。

1978 年11 月,徐仁在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考察 

为了科学,徐仁敢于坚持真理。“文革” 期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个别人说: 古植物不要系统发育研究,不要标本了,应 该烧掉……但是徐仁顶着压力坚持要搞系统 发育研究。徐仁在抓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工 作中,依据现代植物学和古植物学的形态解剖证据,主张一元论,有别于 20 世纪 70 年 代末国际上流行的多元论;对真核植物的起 源,也未照搬当时流行的内共生说,徐仁不 肯随波逐流,坚持按照他认为最科学的方法 进行研究,完成了学术论文,并参加了在英 国、加拿大举办的学术会议。

徐仁反对当时教育上不重视基础学科的 思潮,他统计了国外很多文献和数字,说明 植物学和动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徐仁强调 理论结合实际,亲自带领助手和学生到野外 实地考察。徐仁不允许学生为了充数而写文 章。他说,搞科研的人一定要尊重科学、讲 究科学,不要华而不实,胡乱吹嘘;做人更 要老实本分、实事求是,不要追逐名利。

1968 年初,徐仁(左3)全家摄于颐和园 

在研究工作中,徐仁一直坚持运用辩证 观来看待问题。他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所有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经常 从自己熟悉的微观领域里跳出来,看看植物 学在宏观领域里的发展,处理好微观研究与 宏观研究的关系,以免误入歧途或做重复工作,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当他感到植 物学上的许多问题非进行古植物学的研究是 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古 植物学的研究。古植物学有基础古植物学和 应用古植物学之分。后者是研究地质普查找 矿中和地质学中的地层古生物学问题;前者 是研究古植物学中的基本问题,与植物学中 其他学科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植物系统发 育,植物区系发生、发展、演化和现代植物 起源等问题研究上,徐仁认为这是植物学中 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学科,因此他专心 致力于古生物学基础研究。他是一名植物学 家,却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研 究与石油、煤炭、地质矿产勘探紧密地结合 起来,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徐仁数十 年来的研究之道正是在他的辩证观指导下一 步一个脚印的朝圣之路。

1992 年 11 月 18 日,徐仁病逝于北京, 享年 82 岁。临走之前,他最放心不下的是: “古植物室怎么办?古植物室怎么办?”

4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