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许 杰——步步精彩的笔石人生

许 杰 (1901 年 1 月 29 日~ 1989 年 7 月 11 日),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于安徽省广德县,祖 籍河南省罗山县。192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 年任地 质部副部长,1959 年兼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毕生研究古生代重要化石门类——笔石及其地层,是我国研究笔石的先驱者之一。自 1930 起,先后研究 了安徽、浙江、三峡、柴达木和新疆的笔石,1934 年发表的《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英文专著享誉当时的国 际古生物学界。确立了中国南方笔石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总结了中国笔石科的演化和分类以及中国奥陶纪 笔石动物群的若干重要问题。指导编辑大型工具书《地质辞典》。 

代表作有《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论三角笔石》等。

1985 年 9 月获联邦德国地质学会最高科学奖——利奥波德==布赫奖。

许杰其人

发布时间:2017-12-3 阅读次数:

许杰,字兴吾。1901 年 1 月 29 日出生在安徽省广德县 誓节渡镇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祖父携一家老少从河南省 来到皖南开荒定居。虽家境平常,但在教育方面却给予了 许杰很多支持。当县城兴起洋学堂时,他被送到县里小学 学习,天资聪慧的许杰不负众望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三中学, 在他 18 岁时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  

许杰中学毕业的这一年是 1919 年,反帝爱国的“五四” 运动在北京爆发。消息传到南方,群情激奋的热血青年 们充满斗志。兴办实业、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点燃 了许杰早已蓄势的热情,他毅然北上,去报考“五四” 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入学注册时,听说学地质 能办实业,就毫不犹豫地决定攻读地质学。初创时期的 北京大学地质系,可谓人才济济,大师级的地质学先驱 都聚集在这里,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培养专业人才。许 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如饥似渴地钻研。通过 2 年预科 和 4 年本科的大学生活,在李四光等名师教导下,获得 了扎实的地质学知识,为今后的地质科研活动打下了良 好基础。他学习勤奋,多次得到老师的赞扬。在校期间, 他就在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地形形 成之时期》的处女作。

1925 年,许杰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当时,上海发 生了著名的“五卅”惨案,全国各地工人、学生运动此起彼伏, 预示着一场大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充满斗志的许杰婉辞了政府部门的聘请,回到南方。在家乡开始 了以教学为掩护的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 他辗转来到上海,在彷徨中陷入思考。1929 年,经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 举荐,进入地质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矿产调 查和地质研究生涯。

这期间他在地质学、区域矿产、古生物 学、地层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广泛涉猎和突出 成就。1943 年他被借调到云南大学矿冶系任 教授;1946 年升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 任研究员。

南京解放后,党组织委任许杰为中央研 究院接管组长;不久又受命接管和组建了新 的安徽大学;1952 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 席;两年之后许杰调任地质部副部长,直至 “文革”开始。其间他就任地质部地质科学 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57 年10 月,许杰(右4)在苏联访问 

60 年中,许杰的职务更替频繁,行政工 作繁忙,但许杰一直没有放弃笔石的研究, 笔石就像画在他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痕 迹……

3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