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隽(1899 年 2 月 13 日~ 1975 年 9 月 15 日),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原 大庸县)。192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质部地质矿 产司总工程师、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20 世纪 50 年代组织并参与中南及全国重点地区地质矿产勘查;主持制定了数十种地质矿产勘探规范; 审批了大量矿产储量勘探报告。作为核工业矿产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成员,为中国核工业寻找急需的铀矿、稀 有金属矿藏作出贡献。对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海相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尤以对湖南泥盆系及其头足 动物化石的研究最为深入系统。为地层全面划分及对比、21 个化石带的建立、古生物群分布与演化的研究, 奠定了基础。1935 ~ 1939 年完成了《湖南泥盆纪之腕足类》、《中国之泥盆纪》两部专著。
1934 年获第三届“纪念赵亚曾先生研究补助金”;1940 年获首届“丁文江先生纪念奖”。
田奇隽在我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发 展史方面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1936 年,他发表了《湖南的造山运动》 一文,提出湖南有加里东运动、湖南运动、 燕山运动、衡阳运动等,勾画出湖南大地构 造发展史的轮廓。
20 世纪 20 ~ 50 年代,他在湖南省地 质调查所工作期间,开展了湖南省铅锌、 锰、锑、汞、煤、铁等大量富有经济效益 和实用价值的矿产资源调查,在获得大量 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指导并主持编制了湖 南省铁矿、锰矿、钨矿的矿产志。参与了 粤汉铁路株洲至宜章段沿线附近 1∶50 万区 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工作,其成果对粤 汉铁路段沿线的工业布局起了重要作用。 1952 ~ 1955 年,他对中南地区地质矿产勘 查及其科研工作的规划、部署与实施进行 了全面指导。他曾多次去大冶铁矿,研究、 规划矿区及其外围地质勘查工作,为武钢 解决铁、锰及其他有关矿产资源问题。
1960 年,田奇隽(中)在匈牙利考察
1960 年,田奇隽(前排左1)与顾功叙(前排右1)在匈牙利考察期间与外国专家在一起
1965 年10 月,4 位院士在黄山参加花岗岩讨论会期间合影(左起:田奇隽、孙云铸、谢家荣、黄汲清)
田奇隽(左)与王恒升(右)合影
1965 年10 月,田奇隽(前排右5)、黄汲清(前排右4)、李春昱(前排右3)、孟宪民(前排右1)等在黄山参加花岗岩讨论会
1955~1975 年,田奇隽致力于全国矿 产储量报告的审查和地质工作的管理、组 织与领导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制定了数 十种地质矿产勘探规范,审批全国地质系统及各工业部门提交的中型与大型燃料矿 产、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储量勘探报告, 为国家矿山建设严把地质资料质量关。他曾 参与重大地质工作方针、规划、任务的制定 和地质技术问题的研讨,经常深入基层检查、 指导工作,以保证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
田奇隽积极参加学术界的社会活动。早 在 1920 年,上大学时,他就与同学们一道 积极筹创成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1922年,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他几十年热心会务,历 任学会《地质论评》编辑、《中国地质学会 志》(英文版)编辑、《地质学报》编委、 学会理事、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