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叔和(1915 年 7 月 14 日~ 2008 年 2 月 5 日),岩石学家、矿床地质学家。河北省迁安县人。1938 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二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
坚持创新,在火成岩岩石学和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领域先后提出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学说,是甘肃白 银厂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者;组织领导了陕西金堆城钼矿床和甘肃镜铁山铁矿床的勘探和评价工作; 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矿床学巨著《中国矿床》和《中国矿产资源图(1∶500 万)》及说明书;长期任中国地质 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和《矿床地质》主编;是中国找矿勘探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矿床地质学的领 军人物,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领域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曾获 1996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5 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 1990 年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多项重大奖项,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6 年,宋叔和任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 程师,1959 年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1960 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 宋叔和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负责布置、安排、指导秦岭、祁连山、东天山矿产普查 勘探工作。
1956 年,宋叔和与王恒升等一起,根据 秦岭地质分队送来的含钼石英脉样本,到秦 岭金堆城地区研究含钼石英脉的产状。他注 意到金堆城露头上有一定规模的硫化铁矿浸 染的围岩。参照白银厂稀硫浸染状硫化物评 价铜的经验,应做浸染状硫化物中钼的评价。 于是他亲自与分队同志一起确定采样位置、 刻槽规模以及采样的数量和重量,经对样品 化验,钼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西北地质局决 定组队进一步详查,最后勘探证实为一大型 细脉浸染型钼矿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科学研 究就是要寻找事物的规律。白银厂的铜、秦 岭的钼……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渐渐浮出水 面。宋叔和就是要抓住这些规律,像一个好 猎手紧紧追踪着狐狸的脚印。在宋叔和任甘 肃地质局总工程师期间,甘肃地质局组织地 质队伍在祁连山西部追索白银厂类型的多金 属矿床。宋叔和根据地质队找到的小型镜铁 矿床,与田奇 一起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确定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根据这种类 型矿床的成矿特点,他立即重新组建地质队 深入普查,结合群众报矿线索,终于找到了 主矿体,并命名为镜铁山式铁矿床。
白银厂、秦岭金堆城、镜铁山 3 大矿床 找到后,宋叔和及时地总结了在变质火山岩 中找矿的经验,先后发表了《祁连山一带黄 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和《关于北 祁连山细碧 - 角斑岩建造的有关问题》两文, 论述了区域地质环境对矿床的控制作用和优 地槽岩浆演化与成矿关系,指出海相火山活 动常常形成从次火山岩到喷出 - 沉积岩的完 整岩石序列,而且喷出 - 沉积后阶段才是最 适宜形成大型矿床的环境。根据岩浆活动次 序,宋叔和提出了在优地槽褶皱带内基性— 超基性岩中普查铬、镍的正确战略决策,对 后来评价祁连山系铬、镍矿床起到了一定的 指导作用。
1956 年 4 月,地质部召开了第一次先 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副部长何长工在报告中 特别指出:“谈到先进生产者的事迹,不 能不先注意到地质技术人员的重大作用。例 如:……宋叔和等,他们对普查勘探的指导 和研究,对物探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对勘探 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贡献。”
2002 年,宋叔和在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