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孙大中——“我老是梦见在沙漠中跋涉”

孙大中(1932 年 6 月 20 日~ 1997 年 5 月 1 日),地质学家。山东省威海县人。1955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等研究。用综合年代学方法建立了新型的地壳年代构造格架,提出火 成岩年代 - 地球化学作为岩石圈“探针”的新方法。建立了年代地壳结构模式,重新解剖了中条山前寒武纪 重大地质时间和铜矿成矿历史。建立了较完整的冀东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模式,对部分麻粒岩成因提出新观点。 指出中国大陆地壳,特别是华北克拉通的前寒武纪基底地球化学性状、增长方式和主要增长时段等,在全球 有其特殊性。代表作有《冀东早前寒武纪地质》、《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等。

198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良师益友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孙大中先生桃李天下,门生无数,他 带过的研究生和身边年轻的工作人员,不 仅把他作为良师,更把他视为益友。

他也把身边的青年人当做忘年之交, 平等对待,共同探讨,并注意培养和锻炼 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教育 青年人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接受新鲜事 物,勇于开拓,并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1989 年他参加华盛顿第 28 届国际地质 大会。会议间隙,他既不探亲访友,也不游 览名胜,却抽空参加了两个短训班,其中一 个是有关 PTt 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回国后, 他立即与年轻人一起翻译资料,在课题中研 究应用,并召开以年轻人为主的专题讨论会, 推广这种新方法。他这种善于发现和接受新 事物的精神,深深地印在年轻人的心中。

1986 年10 月,孙大中(右3)及课题组成员与德国地质学家A.Kröner(右1)在中条山考察

1988 年9 月,孙大中(左1)在天津主持召开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期间与K.C.Condie(右2)等外国专家合影

 

1995 年6 月,孙大中(左1)参加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十次会议 

1988 年9 月,孙大中(左1)在天津主持召开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期间与K.C.Condie(右2)等外国专家合影 

对于新结识的青年人,见面之初,孙 大中往往就语重心长地先嘱咐一番:人生 有两件事一定要牢记:一是作风要好,为 人要正直;二是经济上要特别清楚,不贪财, 活得坦荡,活得磊落。这两条是做人的重 要准则。

认识久了,青年人发现他不仅是这样 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待人热情真诚, 表里如一,性格鲜明,直言不讳。他视钱 财如粪土,往往把自己的钱花在本该公家 花的地方。如为协调关系,需要邀请地质 队或矿山人员协助工作时,他常常自掏腰 包请客。每当分稿费分奖金,尽管他贡献 最大,却总是先人后己,多考虑集体,多 照顾他人。滴水而见太阳,孙大中的这些 小事至今让人难忘,让人感动。

孙大中很喜欢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 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他把这 4 句诗记在本子上时时提醒 自己,在工作中坚持按照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也常常用 这首诗勉励青年人做学问不可浮躁,要耐得 住寂寞,凡事都要亲自去做,亲自去体验, 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59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