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程裕淇—— 科研管理兼盈的地质科学家

程裕淇(1912 年 10 月 7 日~ 2002 年 1 月 2 日),地质学家、变质岩石学家、矿床学家。浙江省嘉善县人。 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 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地质部副部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所长等职,任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曾任《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和《中国地质》等刊 物主编。 

长期从事变质岩、变质地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是我国变质地质学与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 在中国铁矿的研究和勘查过程中,提出了铁矿成矿系列概念;提出混合岩系列和混合岩化成矿的观点,阐明 了中国各时代变质岩系、岩带特征,从而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在变质岩深熔作用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 程裕淇——科技管理兼盈的地质科学家 ◎ 文 / 郭 戈 郭友钊 果。组织领导或参与了十多种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了许多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主编了不 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指导了第一代变质地质图的编制。长期担任地质科技行政领导工作,参与了国家和地质矿产部的若干重大科学技 术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曾 3 次参加全国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我国的《矿 产资源法》的制定和正式颁布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中国地质学会“纪念赵亚曾先生研究补助金”、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78 年全国科学 大会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1982 年当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员。

建立“成矿系列”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7-12-3 阅读次数:

又是一次登火山,触发了程裕淇科学的灵 感,催生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是指一定地质单元(区域)内主要 形成于同一成矿期,并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及 两个以上矿床类型所组成的矿床组合。

1973 年 9 月,程裕淇与陈毓川考察罗马 尼亚北部库台山区的新近纪火山,观察到火 山有 3 个喷发旋回:每一旋回的火山活动都 一样受同一岩浆 - 构造因素所控制,但在空 间上由西向东、再自南向北迁移,3 个层位 相互连接,形成数十千米的火山岩带;不同 的喷发期形成不同的矿化,早先的辉石安山 岩喷发期主要形成金、银、铜矿化,中间的 石英安山岩喷发期则只形成金银矿化,最后 的辉石 - 辉石安山岩喷发期则形成铜、铅、 锌矿化,形成的温度由相对低到相对高,是 个系列。6 年后的 1979 年,程裕淇和陈毓川、 赵一鸣撰写并发表了《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问题》的论文,“成矿系列”这一概念的提 出,标志着我国原创性区域成矿理论的诞生。 后来,陈毓川等 8 位院士组织 40 个单位 228 位专家,用 5 年时间系统研究并建立了我国 214 个矿床成矿系列,该成果获得了 2007 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8 年2 月,程裕淇(二排右6)出席在中国广州召开的第31 届国际地科联执行局会议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是长期科 学 积 累、“ 先 尽 研 究 的 义 务” 的 产 物。 1939~1941 年,程裕淇把“等化学系列”概 念用于变质岩原岩的恢复;1945 年初,他在 美国芝加哥大学做“鲍温反应系列”的试验; 1965 年开始,程裕淇使用“混合岩系列”的 概念,这些冠以“系列”的概念,均为成矿 系列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程裕淇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还得益于对全国铁矿床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新中国成立前,程裕淇调查了江西城门山铁矿、 湖南宁乡铁矿、西康(川西)菜子坡铁矿等, 考察了美国、古巴之代表性铁矿。新中国成立后,程裕淇应用变质岩石学理论研究鞍山 弓长岭铁矿的矿床类型和成因;组织湖北大 冶铁矿的详勘,指导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的勘探,于 1953 年撰写《对于勘探中国铁矿 问题的初步意见》;1955 年,他在矿产勘 查会议上做《中国已知铁矿的成因与工业类 型及今后的普查方向》报告;1958 年,我 国铁矿勘查形成高峰,发现大量的新现象, 程裕淇又对之进行总结,撰写《中国已知铁 矿类型的特征、分布与生成的地质条件及今 后的普查方向》,通观全局,对铁矿的成因 类型与工业类型进行修订;1978 年,程裕 淇同赵一鸣、陆松年撰写《中国几组主要铁 矿类型》的论文,正式提出“铁矿成矿系列” 的概念。 

从“铁矿成矿系列”延伸到其他种类矿 体,“成矿系列”或“区域性成矿系列”的 概念对各种矿床已具普遍的意义。

4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