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业治铮—— 海洋地质学的领航人

业治铮(1918 年 4 月 11 日~ 2003 年 1 月 3 日),沉积学家、海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江苏省南京市人。 1941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46 ~ 1950 年,先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攻读沉积学, 获硕士学位。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球物理系系主任、 石油海洋地质系系主任,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 地矿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长期致力于沉积岩、沉积矿床和海洋沉积地质学的研究。在碳酸盐岩分类、藻碳酸盐岩、沉积矿床、风 成碳酸盐岩沉积、古海洋学、海洋资源沉积学和理论沉积学等领域有突出贡献。他强调从中国的地质实际出发,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球科学哲学和方法论指导中国的海洋地质研究;注重用最新的地球科学成就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球科学;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他的科学实践和学术思想对我国沉积地质学和海洋地质学的 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有人说,业治铮首先是一位具有前瞻 意识的预言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他便预言未来是海洋的世纪。

何起祥非常赞同这样的评价。他说, 业治铮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地质学者,他 科学上的前瞻性,源于他深厚的学术积累, 孜孜不倦的研究实践,可谓“不畏浮云遮 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在学术研究上,业治铮从不迷信前人 权威,他敢于提出质疑,并且用实践检验 质疑的合理性。碳酸盐岩是沉积岩的三大 盐岩之一,曾被认为是一种化学沉积。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碳酸盐岩油气藏 的发现,要求科学家重新揭示它的成因、 相序和空间分布规律。于是,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石油公司先 后在巴哈马、波斯湾和大盐湖等地开展碳 酸盐岩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批 重要成果。研究证明,碳酸盐岩颗粒从海 水中析出虽属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但一 旦从海水中析出,就要受到水动力的制约, 服从于机械分异作用的规律。1959 年, 福克(Folk)提出新的碳酸盐岩分类,彻 底改变了人们对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沉积 作用的认识。

业治铮以其高度的科学敏感性及时认 识到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他闻风而动,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立即组织力量开展 古相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研究,在燕山和 辽东等地的震旦系地层中收集了大量碳酸 盐颗粒机械沉积作用的证据。研究过后, 他发表了《石灰岩的结构 -成因分类》一文, 这是国内第一个按照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 体系设计的石灰岩成因分类,从此改变了 学术界固有的化学沉积分类模式,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机械沉积作用的石灰岩分类 方案。

与此同时,业治铮又开始了燕山震旦系 叠层石的研究。叠层石是石灰岩中常见的一 种沉积构造,在震旦系地层中十分发育,是 蓝绿藻生物沉积作用的一种产物。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学界多认为叠层石是一种生 物构造,其形态取决于藻类的属种,因此可 以用作化石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20 世 纪 50 年代,人们在波斯湾、大盐湖等地发 现了大量的现代叠层石,主要产于潮坪环 境,是一种受环境尤其是水动力环境控制的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它的组构和形态是良好 的指相标志。业治铮等根据现代沉积的研究 成果,从时空关系重新研究燕山东段、吉林 通化和辽东旅大等地震旦系地层中的叠层 石。1965 年,他发表《震旦系藻碳酸盐岩 石的沉积作用》一文,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北 方震旦系叠层石的组构特征、物质组成、分 类方案、韵律组合及沉积作用和形成条件, 明确指出藻碳酸盐岩的叠层构造是一种指相沉积构造,对于沉积动力学环境和海平面 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有效指导 了后来的海洋油气勘探。

“文革”后,1979 年,海洋地质研究所 在青岛重建,业治铮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 他身先士卒,花甲之年三赴西沙群岛考察。 岛上的研究条件极其艰苦,潮湿闷热,大风 大浪,业治铮像年轻人一样工作,与当地驻 军同吃同住。

1983 年,业治铮在西沙群岛进行野外考察

1990 年,业治铮(中)在上海同济大学指导研究生

1994 年,业治铮(左)与到访的外国专家交谈

1995 年8 月2 日,业治铮(右)与夫人(左)金婚纪念照 

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由珊瑚 碎屑组成,以交替出现的大型交错层和似水 平层理为特征。历代研究者对它的成因有各 种不同的解释。业治铮等根据沉积构造及其 纵向序列,结合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资料,首次提出,这是珊瑚碎屑在季风作用 下堆积而成的一套风成沉积物。他们找到了 风成沉积中常见的古土壤层和标志着古土壤 化的陆生蜗牛化石,仔细地观察了沙丘和丘 间沉积构造,将其划分为 3 级界面,建立了 石岛风成砂屑灰岩的沉积模式,进行了古季 风的风向分析,开展了年代学测定和碳、氧 稳定同位素分析,确定了这套风成沉积物的 形成时代,重建了西沙海域晚更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和岛屿发育过程,对我国生物礁沉 积学和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学研究作出 了重要贡献。

自从板块理论问世以来,板块俯冲边缘 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备受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业治铮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对从冲绳海 槽带回的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确定 将冲绳海槽的晚更新世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分 为富含生物组分的半深海软泥、凝灰质软泥、 浊流沉积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 4 类。其空间 分布取决于海槽的局部构造和潮流体制,大 致可以分为西部陆屑软泥区、东部生物软泥区和中部陆屑软泥 - 火山灰 - 生物组分混 积区等 3 大区域。研究成果还讨论了冲绳海 槽的沉积速率,勾画了冲绳海槽的沉积模 式,认为冲绳海槽是一个快速沉降、缓慢沉 积的非补偿的弧后盆地或发展中的现代饥饿 盆地。业治铮在冲绳海槽方面的研究工作, 开创了我国边缘海沉积学研究的先河。这些 研究结论,也为后来中国东海油气田的突破 和太平洋多金属锰结核调查的成功起到铺路 奠基的作用。

业治铮始终认为,海洋是一个大宝藏, 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 该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早在 1980 年 8 月 中旬的海洋地质工作会议上,业治铮就预言: “从科学整体来说,海洋地质和陆地地质差 不多,但有它的特殊性。海洋地质搞不清楚, 整个地质科学就得不到发展。海底有丰富的 矿产资源,海洋里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也 是交通运输工具和国际斗争的重要场所,在 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上都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业治铮提出海洋有石油 的时候,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大家认为陆 地石油还搞不清楚,搞海上石油探索是个笑 话。时至今日,面对日益加剧的海洋资源争 夺,我们不得不佩服业治铮的前瞻力,感激 他当初对于海洋地质研究的奔走呼吁。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半个 多世纪的地质生涯中,业治铮先生凭着对海 洋地质研究的执着追求,怀着献身祖国建设 事业的赤子之心,为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和 地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开创了我国海洋地 质科学的先河。几十年来,我国海洋地质事 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中国海洋油气事业 蒸蒸日上,真正实现了“立足中国海、放眼 四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理想。抚今追 昔,我们不得不感念业治铮院士为开辟中国 海洋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50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