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荣富(1924 年 8 月 20 日~ ),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学家。河北省秦皇岛人。1948 年毕业于清华 大学。1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 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等职。
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成矿学研究,在国内外主持 5 项重大矿产勘查工作,经过 30 余个矿床地质勘探与矿 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为指导地质勘查工作做出科学论证。 2000年以后专攻特大型矿床成矿背景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研究,提出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异常成矿”、 “等级体制成矿”等新概念,为在全国开展找矿提供理论基础。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995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 技研究者奖,2012 年获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终身荣誉。
裴荣富对地学的“情有独钟”与家庭环境分不开。由 于父亲曾在秦皇岛矿务局工作,他童年时代便与地质结缘。 “地质工程师的风采‘蛊惑’了我,让我产生了对这个行 业的向往。”裴荣富回忆说。
因为钟情,所以选择。1943 年,裴荣富如愿以偿地考 入北京师范大学地学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地学系继续深造。 1948 年 8 月,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24 岁的裴荣富成为中 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实习技术员,精彩的地质人生就此 拉开大幕。
毕业后的前 3 年,他跟程裕淇、宋叔和、王曰伦等当 时中国最优秀的地质大家以及日本专家森田日子,先后赴 山西大同、辽宁青城子、山西五台山和丹东接梨树,开展 煤炭、铅锌矿、铁矿和铜矿普查工作,在实战中积累了对各类矿床的第一手经验。特别是 1951 年,在 跟随人称“爬山虎”的王曰伦在五台山区调 及负责当地香峪鞍山式铁矿评价期间,他不 仅对五台群地层的划分有了创新的见解,否 定了此前德国专家的结论,还发现鞍山式铁 矿若出现后成矿、发生自组织作用,可使其 中有益元素富集。
1952~1955 年,裴荣富参加 429 地质队 和 304 地质队,对湖北大冶铁矿进行普查勘 探,对江苏海州磷矿进行资源评价。在随程 裕淇开展大冶铁矿普查勘探期间,他参与尖 林山盲矿的发现和勘查,探明铁矿工业储量2.5 亿吨,发表了《论大冶式铁矿》、《再 论大冶式铁矿》等论文,提出大冶式铁矿为 广义矽卡岩型矿床的概念,并划分出 6 类接 触构造形式,为大冶铁矿的深部找矿工作提 供了地质依据。随后,在他主持的江苏省锦 屏磷矿勘探工作中,发现并总结了锰磷矿层 变质变形规律,探明磷矿石储量 1800 万吨, 同时查明锦屏至徐庄长达 10 千米范围内中 元古界海州群含磷层位稳定,为扩大海州式 磷矿储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我们连钻井都 没看过,那个时候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 裴荣富说,“这几年野外考察对我来说,是 从学院走向地质矿业界从事矿业开发的最 为重要的阶段,是我从学校学习的理性认识 与实践结合的最佳体现,也是我后来在地学 界成长的基础。”
1966 年,裴荣富(左2)参加瑞典第七届IAGOD 会议,考察吉鲁纳矿山
1981 年,裴荣富(中)任苏丹国能源矿业部地质顾问,赴红海山区考察铁矿
多年的野外实践与锻炼,裴荣富的地质 人生不断升华,很快成长为地质普查勘探领 域的“尖兵”。1954 年,他从野外地质队 调到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处担任主任工 程师,与苏联顾问扎鲍罗夫斯基一起指导全 国黑色金属(铁、锰、铬)的普查勘探工作, 具体指导了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攀枝花、 海南石碌、河北庞家堡、甘肃镜铁山等铁矿, 以及辽宁瓦房子锰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铬 铁矿普查勘探工作。
在翔实丰富的勘探考察基础上,裴荣富参与组织编写了《铁矿普查勘探规范》,提 出了关于富铁矿的相关性和继承性意见,对 指导我国当时的铁矿普查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