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金庆焕——在浩瀚海洋遨游地质梦想

金庆焕(1934 年 10 月 25 日~ ),海洋地质学家、海洋石油地质学家。浙江省临海县人。1952 年考入 浙江大学,1954 年 9 月~ 1963 年 5 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留学,获得副博士学位。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3 年 10 月,参与筹建国内首个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1970 年随南京所 成建制南下广东,开展南海北部湾和珠江口海域石油地质调查。先后参与主持或主持完成的《北部湾地质构 造特征与油气远景评价》、《南海北部海洋地质综合调查》、《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等科研报告,为这一海域的油气远景评价和珠江口盆地的油气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参加工作以来,所完成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奖特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先后 5 次获得地质矿产部地质科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1990 年被评为 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生,1991 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 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寒门学子意外进入石油地质勘探世界

发布时间:2017-12-4 阅读次数:

浙江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 民风重耕读。1934 年,金庆焕出生于临海山区一户普通农家,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还是节衣缩食坚持送他去读书。 年少的金庆焕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地汲取 着知识的营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时候家里没吃的, 金庆焕长期营养不良,后来生很严重的病,全身浮肿,头 发都掉光了,不得不休学一年。因而,金庆焕用了 8 年时 间才完成小学的课程。初中高中求学期间,同样充满艰辛, 这让他从小养成超过常人的坚毅品格。

1952 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1953 年, 还在就读大一的金庆焕通过留学苏联考试,填报志愿的时 候,数理化成绩优异的他按照自己的兴趣,第一志愿填报数学,第二志愿还是填报数学,第三志愿填 报了物理,最后一个按照父亲的意愿填报了 医学。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经济 建设急需矿产能源资源。国家科委决定在考 取留苏的留学生中选拔小部分优秀的学生 学习地质专业。

在开往莫斯科的列车上,金庆焕才得知 自己被分配到地质系学习石油地质专业,当 时心里一片茫然。他对地质所有的了解和印 象就是中学郊游时老师在山里找到的三叶 虫化石。钟爱数学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 被选中去学他一点都不了解的地质专业,他 有些懵了。

列车行驶在新西伯利亚,他依窗凝视 着外面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辽阔大草原, 静下心来转念一想:现在国家建设急需地 质人才,自己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 如果不是新中国给了上大学和出国留学的 机会,说不定早就在山里种地了,应该将 国家的需要作为个人的志愿。这么一想, 也就释然了。

没曾想,上专业课时他才赫然发现:完 全听不懂老师讲什么。晦涩难懂的俄语再加 上地质学专业所涉及的动物学、植物学、地 质学等多学科的专有名词,让金庆焕觉得在 听“天书”,老师在台上行云流水讲得飞快, 他在下面听得如堕五里雾中。

金庆焕心急如焚,想起时任国家主席刘 少奇对留苏学员的指示:“国家建设需要 培养大批技术干部,因此选派你们去苏联学 习。我们国家还很穷,供养一个留苏学生需 要花费 30 户农民家庭的全年收入,因此你 们出国后一定要刻苦学习。”金庆焕暗下决 心:无论有多么困难,无论花多大代价,也 要努力攻克语言关,尽快跟上学习。

于是,他废寝忘食地“消化”老师用俄 语讲授的内容。在他的留学生活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经过一 个学期的挑灯夜读,刻苦钻研,他渐渐跟上 了老师的教学步伐。通过系统和严格的课堂 教育,特别是 4 次长达 11 个月的野外地质实 习,金庆焕渐渐地对石油地质产生了浓厚兴 趣。由喜欢数理化转而迷上石油地质,这成 为金庆焕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

本科毕业回国后,组织要求金庆焕回莫 斯科大学继续攻读地质学研究生。在继续出 国学习之前,给了他 3 周的探亲假。回乡途中, 他看到家乡的农民以米糠和南瓜叶为食,顿 时一阵心酸:老百姓生活还如此艰难,而国 家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供他出国读书, 不由得感慨万千。

金庆焕在家住了两个多星期,每天同样 以米糠和南瓜叶、萝卜秧为食。虽然生活艰 苦,但与父母弟妹团聚,他仍感到温暖幸福。 只是母亲不忍心多年不见远道回家的大儿子 吃糠饼,默默流泪。探亲期间,父母多次询 问他工作安排情况,盼望他早日参加工作,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接济后面的 5 个弟妹 读书。得知他将再次远赴苏联学习3年半时, 父母沉默良久,而后,善良开明的父母还 是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北上返京途中,金庆焕心中矛盾重重, 是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出国学习,还是留在 国内工作帮助家庭共渡难关?家与国,他 都不愿意辜负,难以下定决心。

回到北京后,负责留学生工作的同志 见金庆焕心事重重,便关切地询问。他如 实汇报了回家探亲的经历和自己的顾虑。 组织上劝说金庆焕继续出国深造,并给他 家里寄去生活补贴,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他 感动万分,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 报效国家。

于 是, 他 暂 时 放 下 对 家 庭 的 牵 挂, 1959 年 11 月,再次远赴莫斯科大学。报效 国家与报答家庭的强烈责任感激励着他更 加努力,如饥似渴地探求新知。仅用 3 年 半时间,他就完成了苏联学生用 4~5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论文,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以优异的成绩为他的留学生涯交上了 一份满意答卷。

 1988 年,金庆焕(中)在前往夏威夷参加大洋科学考察的“海洋四号”船上与技术人员研究工作

直到晚年,金庆焕在谈及国家送他出国 学习的这段经历,仍难掩感激之情。他说,如果不是新中国给了他这个穷孩子学习的 机会,他也许早就回家种地了。对培养他的 党和国家最好的感谢和报答,莫过于在工作 上取得好的成绩。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支撑他 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

6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