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西 (1907 年 7 月 7 日~ 1991 年 12 月 9 日),地质学家、地质博物馆学家、地质学史学家。河南省 荥阳县人。193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博物 馆馆长、总工程师等职。
在北京、广西、福建等地区做过区域地质调查,对奠定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基础多有建树。对福 建的二叠纪地层、地质构造特征及福建的山脉水系和海岸等做了开拓性研究。早年奠定了河北蓟县中新元古 界剖面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格局,长期为中外地质学家所认同,并作为相应地层的标准剖面而被广泛引用。 1954 年,领导全国性地质博物馆的扩建工作,是全国地质科普组织和活动的奠基人。
1907 年仲夏的一天,高振西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市(汜 水镇)南屯村一个耕读之家。
高振西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在乡间执教私塾。母 亲禹氏,生育一子一女,高振西为长子。高振西受家庭及 乡土文化影响,自幼爱好读书,尤其是看到地处黄土高原 东缘的家乡,土地贫瘠,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所以倍加珍 惜学习机会,把与同龄人玩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1920 年,高振西考入河南省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 入私立青岛大学预科;1925 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读预科, 两年后转入地质学系就读。
在地质系学习期间,高振西痛感我国现代科学特别是 地质科学的落后。他在 1930 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导 言”中写道:“中国历史长久,上古之时,一切文化,已 颇有可观;各种科学,亦均于数千年前即有萌芽”,“降 及近世,西欧科学已经充分发达之时,而我文明先进国者, 仍毫无现代科学之可言也”;“地质一学,在西洋本为新近 之一科,我国人士对之更少注意,政府设立机关,专考地 质,至今不过十有八年而已。”这是他对现状的深刻反思, 也是立志报国的宣言。
为此他废寝忘食,矢志苦学,为日后担 当重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1931 年高振西毕业,因成绩优异留北京 大学任助教。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