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

顾功叙——“我将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顾功叙(1908 年 6 月 25 日~ 1992 年 1 月 14 日),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浙江省嘉善县人。1929 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 年获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院学部委员 ( 院士 )。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兼物探室主任、地质部 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人之一。1977 年当选为国际大地测量 与地球物理联合会 (IUGG) 中国委员会主席,1988 年获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 (SEG) 名誉会员称号。 

我国地球物理专业的开拓者,将地球物理理论用于地质勘查、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从事物探和 地震检测预报研究 50 余年,为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 作有《地球物理勘探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参与领导的“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心系民生:为地球的躁动把脉听诊

发布时间:2017-12-3 阅读次数:

1966 年 3 月 8 日和 22 日,河北省邢台 相继发生 6.8 级和 7.2 级强烈地震,震区人民 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周总理三次亲赴地震现场视察慰问。 在这个非常时刻,顾功叙也赶到震区,考察 了在那里临时架设的地震台,并与科技人员 一起,根据仪器记录的变化,现场探索地震 预报。

地震现场的惨烈景象在顾功叙心中掀起 巨大波澜,按照周恩来总理“要把地震预报 难关攻克”的指示,作为地球物理学家,顾 功叙把主要精力投入地震原因及其预报的研 究,他所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的固体地球物理部分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工 作。1971 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后,顾功叙担 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领导 深入开展地震预报及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面对科研难题和社会对防震减灾的迫切需 要,他费尽心血,从地震研究的规划计划、 科研作风、经费使用,到科研管理、人事工 作、后勤工作;从国家地震局机关、省地震 局、研究所、研究室组至地震台站、野外工 作队,无不亲力亲为。

邢台地震后的十年,正是地震高发时期,全国一共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72 次。那十年又 正处于“文革”时期,研究所的正常工作几 近停顿。在天灾人祸的日子里,顾功叙尽力 排除干扰,坚持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开展地震 预报及其有关课题的研究。“文革”结束后, 顾功叙同所里其他领导一起,对“四人帮” 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了坚决整顿,让研究工 作尽快走上正轨,投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服务之中。

1979 年11 月,顾功叙(左2)率中国地球物理代表团在美国参加SEG 第49 届年会

1989 年,顾功叙(右6)在北京举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国际讨论会上与中外专家在一起 

1980 年 5 月,在美国拉蒙特 - 多尔蒂地 质观象台召开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上,顾功叙 所做的《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的报告, 引起与会科学家的重视。他提出,应将基本 研究与预报实践相结合,由研究人员根据研 究结果来预报地震,要在少数几种有希望的 前兆现象上——测震、地壳形变、深井地下 水、地磁、重力、岩石露头上应力释放、井 中水压致裂观测应力、深层电阻率和地震波 速比等方面逐步研究突破。

1981 年,他发表《探索中的几类地震前 兆的物理依据》一文,提出了 11 类地震前兆 的可能物理根据及问题,包括地震图像、小震震源参数、波速变化、电阻率变化、重力 变化、地磁变化、水压致裂测定地下应力、 地震测深、地壳形变、地下水、宏观现象等, 进一步为地震预测积累科学依据。

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性很强,世界各国 都还没有突破,是尚无头绪的科学难题。顾 功叙迎难而上,在 81 岁高龄时,用 3 年时间 向世界公认的地震预报难题冲刺,写出专著 《地震预报》。

40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