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熊(1917 年 10 月 12 日~ 2012 年 12 月 29 日), 水文地质学家。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省上虞县。 1942 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土资源部咨询研 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级咨询专家。曾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主管水文地 质科技业务,领导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完成“国际水文计划”两项国际 合作研究课题。代表作有《华北黄河平原地下水系统》(与许志荣合著)、《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中 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等。
曾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地矿部科技成果奖。2006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地球科学奖。
陈梦熊 1917 年出生于南京,1938 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修地质专业。回忆起那时的选择,他 说当时东北被日军占领,国家急需石油、煤炭、钢铁等资 源和物资,号召开发大西北。他一心想为国家抗击外侮出力, 就这样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4年后,陈梦熊大学毕业,顺利考入位于重庆北碚的 中央地质调查所。这里有许多在地学界颇具权威的学者、 专家,而且经常有去全国各地进行野外考察的机会,是青 年地质学者向往的地方。
入所第二年,陈梦熊被派到兰州,加入 刚建立的由王曰伦领导的西北分所,先后追 随多位有经验的地质学家,接连几年在野外 进行地质填图与矿产调查。
他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导师告诫的意义 所在,由此一生奉行这几句特殊的信条。
1945 年,他参加以王曰伦为首的祁连山 地质矿产考察队,自西宁向北经门源、俄博 翻越祁连山,从民乐进入河西走廊,成为国 内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地质调查队的成员。
综合考察队有 50 多人,要翻越祁连山, 这对中国地质界来说还是一个创举。过去也 有一些地质学家在河西走廊局部地区做过一 小部分地质调查,但是从来没有人穿越过祁 连山。祁连山近 200 千米宽,以当时的条件, 穿过祁连山等于是用生命探险。
但考察队没有畏缩。他们沿着陡峭的山 路,测地形,绘地图,找矿产,查冰川。考 察进行了 1 个多月,8 月 25 号,在他们刚刚 成功翻越祁连山的时候,正好听到抗战胜利 的消息。双重的喜悦,让陈梦熊和地质队员 欢呼雀跃。
抗战胜利后,陈梦熊随西北分所到达南 京,跟随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参加中国地质 图编图工作,主要负责西北地区。到新中国 成立前夕,他们完成了第一幅 1∶300 万的中 国地质图与一套(14 幅)1∶100 万的国际分 幅地质图。这套地质图的出版为新中国大规 模开展区调普查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进一 步编制 1∶200 万和 1∶400 万中国地质图创 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基 础上组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陈 梦熊与所里大部分人员又从南京来到北京, 担任的第一项工作是负责宝成铁路新线工程 地质勘查,这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横跨秦岭 复杂山区的铁路新线。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 陈梦熊和同事边学边干,经过5年的努力, 终于完成了铁路从选线到技术设计阶段的全 部勘测任务。
在陈梦熊的地质生涯中,宝成铁路新线 工程地质勘查,是他经历的很重要且非常艰 险的一个阶段。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复杂山区的新 线,要穿越秦岭。秦岭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其地势险恶,地质情况复杂。宝成铁路需要 开辟漫长的隧道,工程非常艰巨,风险非常 巨大。塌方是陈梦熊和工程人员经常要处理的事情。1954 年,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基本完 成,由铁道部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到现场检查 验收。专家在乘坐橡皮船沿江查看时,由于 水流湍急,橡皮船撞到暗礁上,翻了过来, 有两位专家不幸遇难。可见陈梦熊在前期的 地质勘查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遇到过怎 样的艰险。
1992 年,陈梦熊(右4)、张宗祜(右3)、吴传钧(左3)、施雅风( 左5)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察团成员及甘肃省同志在甘肃石羊河流域考察
国家的需要就是陈梦熊的选择。那时, 西北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对国民经济建设 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为防治沙漠扩大, 中国科学院于 1959 年成立了一支科学治沙 大军,对沙漠地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科 学考察。地质部接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组织 3 个治沙水文地质队伍,参加这支科学大军, 进行沙漠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有关地 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专题研究。陈梦熊 亲自领导这项工作,经过 3 年艰苦的野外考 察,1964 年组织编辑出版了《治沙研究第 六号:水文地质论文集》,这是中国科学院 和地质部共同协作完成的重大治沙水文地质成果。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科学院
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28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页面访问次数: